您好,欢迎来到好厂家平台!

2022年两会主题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

  2022-04-09 阅读:869

  明以食为天,我国一直在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,同时为了在疫情的影响下,让人们不担心粮食存储的问题,各人大代表在两会一直提出关于粮食方面的建议。

  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5日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“部长通道”上表示,尽管中国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,今年粮食生产又遇到很大困难,但目前中国粮食供给的总量是充裕的。

  2021年同一场合,唐仁健透露,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4公斤。“那么今年,我可以跟大家讲,到了483公斤,又比去年增加了9公斤。所以,在这个总量的保障下,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,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,不饿肚子,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,也吃得越来越好。”唐仁健说。

  我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养育世界近1/5的人口,2021年,粮食产量再创新高,“十八连丰”,连续7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这种来之不易的成就,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,更得益于党中央对农业、农村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。

  2022年,在耕地保护方面,实行党政同责,落实“长牙齿”的耕地保护硬措施,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,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;在农田建设方面,提出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要求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、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的阶段性任务。

  同时,建议:

  一是推动组织形式高效化,适度做大、着力做强。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通过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+小农户”形式,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,带动引领农户采用节水、节肥、节药等节约型农业技术,以及有机肥、微生物肥料、生物农药、可降解农膜等新型绿色农资,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状况。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,通过专业化、标准化服务,将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等要素导入粮食生产过程,为小农户提供符合“一控两减三基本”要求的多样化服务。

  二是推动产业模式生态化,从单业态到多业态。将“绿色+”“低碳+”融入各环节,走多业态融合发展之路,突破传统粮食产业边界和功能边界,追求生态要素、经济要素乃至文化要素的融合。推进种养结合,实现农牧双赢。如,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,不仅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,更实现“一水两用,一田双收,粮鱼共赢”。发展食用菌等产业促进农林结合。如,利用农林废弃物来源广泛、种类繁多的优势,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。

  三是推动生产技术智能化,从会种地到“慧”种地。以物联网技术推动粮食绿色生产的“智慧化”,开发和推广农业在线管理系统、育种信息化设备、遥感监测等智慧农业管理体系,构建粮食生产“互联网”生产体系,帮助农户实现智能化灌溉、精准施肥、精准施药等精细化、流水线化操作。以云计算技术推动粮食信息共享,通过专门的信息收集,以资源整合、数据共享为途径,建立起包括种质资源、高新技术研发、社会化服务、市场供需信息、农业气象、农业政策等在内的区域性共享数据库,并畅通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数据库信息的途径。

  四是推动消费习惯绿色化,从重产品到重体验。建立“政府有为,市场有效”相协调的粮食供需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,营造崇尚“舌尖上的绿色”舆论氛围。倡导多元、生态和康养导向的膳食结构,引导消费者多购买绿色优质粮食,减少食物浪费。加大反食品浪费法执行力度,加快粮食安全保障法等法律的制定,约束食品浪费行为,助力粮食安全。

  目前,我国已形成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,基本形成全国“一盘棋”的网状粮食应急节点分布。正在制定的粮食安全保障法,也将粮食应急管理等作为重要内容。近期印发的优质粮食工程“六大提升行动”方案明确提出,到2025年,我国要基本建成布局合理、设施完备、运转高效、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。

免责声明:
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